作者:詹德弘 / 電研、CRC 計研、高中、大學同學
我一直沒有把灰髮、穩重、入世的慈父 Bird 更新到腦中,印象總停留在高中、大學、初入社會,對未來充滿好奇的時候。
狂狷年少:從教室到社團的青春印記
高一初見,生平第一次遇到冷知識比我還多的人。此後,你在我家餐桌閒聊時的代號就是「天才」。加入電研社後,兩個身高和智商各差 20、體重卻差不多(沒錯,我們高中都只有 55 公斤)的人,從此人生軌跡交疊過半。
高一、高二的課業實在只能用「荒唐」形容。還好建中的老師們看慣了狂狷少年,放任我們放學辦活動、上課讀天龍買來的電腦書,而你甚至還多了弦樂社團練,更少時間待在教室。
到了高三,終於乖乖待在教室唸書。班上是自由座,隨到隨坐;每天看到你跟另一位高個同學遲到,只能坐在講桌前面,也成了準備聯考時一段奇妙的記憶。後來大學雖然同班,彼此見面最多的地方還是在活動中心 231 社辦,系上同學則是退伍後才慢慢熟悉。
並肩同行:從紙本到直播的時代見證
我們剛好在年少時,經歷了從類比到數位的轉變。很慶幸有機緣能跟你一起經歷——從剪刀、完稿膠做編輯紙本印刷,到數位影像,再一路走到網路直播。
最重要的是,伯父的音響技術、你的文筆,讓我深信文字能帶動改變的力量,也間接促成了我現在的職涯。
你突然踏上另一端的旅程,我母親會在那頭準備你最喜歡的義大利麵等你。

■ 2001 北海道旅遊。

■ 1992 回訪電資研活動。
在〈愛吃義大利麵的天才〉中有 1 則留言
從高中、大學一直到初出社會,你們兩位就是 “社團死黨” 的同義詞。
應該就是 1992 的這次活動,看到 A 跟 Bird 兩位高中似乎都沒在上課的學長攜手併肩上了台大。給了我超級大的鼓舞。我也一定要認真起來。
很高興在你們 (跟我同屆朋友們) 的激勵下,一直到現在五十歲了,還能跟大家在同一個社群常常見面。
雖然我的音樂喜好、相機設備、技術能力在 Bird 眼中應該都是雕蟲小技… 只能說你們一直是我心目中的標竿
看到這篇文章跟照片,再想起我們的青春歲月 感慨萬千 也充滿感謝與溫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