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BB / 建中弦樂社同學、鳥站朋友
這個緣,一結就結了三十幾年……
Bird,頭一次認識你,是我擔任建中弦樂社副社長,到班上招生拉人入社的時候。你說很想學大提琴,但又懷疑是否太晚、太難。但是衝著我一句:「我也是只會彈鋼琴,但還是可以學拉大提琴」,你二話不說就加入了。
沒想到,就這樣開啟了我們這段暢遊於藝術與工程之間、狂熱年少的友誼……
蘋果與巴哈之間的共鳴
高中的我們,正逢電腦科技的起步;熱衷科技的我們,除了每天眉飛色舞地討論最新發展(話多到講不完),特別對蘋果的產品開發背後軼事,一直有種莫名的崇拜。
對音樂演奏的愛好,除了讓我們成天在社辦練琴之外,也一直對巴哈的曲子懷有一種朝聖般的讚嘆。
這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,其實背後的感動是一樣的:
我們讚嘆的是:巴哈如何將生澀的西方樂理,用完美的對位與動人的旋律呈現給世人。
我們感動的是:蘋果工程師在開發冰冷科技產品的過程中,宛如追逐藝術般,執著於能夠改變大眾的科技堅持。
從 BBS 到多工系統的狂熱
我們都不是乖乖埋頭唸書的人,高中唸得七零八落;可是在音樂和科技之中,我們找到的是滿滿的求知慾與幸福感。
對於當年在你家玩 Apple II GS、玩 MIDI 的那份感動,是現在最新的科技也無法帶給我的。也還記得,我在上市前提早拿到了一顆 Intel 386 處理器的工程樣品,你無比興奮地趕緊借去,玩起真正的多工系統;更別提那段大夥兒長時間佔著電話線撥接 BBS,玩到媽媽受不了高額電話費的日子。
這些開啟眼界的點點滴滴,都是無形中影響、造就我們未來所走的路。
這些回憶,本來應該是我們退休後把酒話當年的題材;但你驟然離去,我只能舉起酒杯,自己在心中默默回憶這份感動。
最需要時,你都在
你的博學多聞以及群眾號召力,一向是朋友圈中的磁鐵。其實,活潑的外表背後,真實的你是感情豐富、心思細密的。
當我遠離多數同學、在高雄念研究所時被老師操時,你環島下殺來探望、慰藉我這個鬱悶的研究生;當我在美國念博士、遇到挫折時,你號召朋友,一起幫我弄了一台二手車,讓我生活少了一件困擾。感動的不是金錢,而是背後濃濃的友誼——你豪邁地告訴我:「BB,我們支持你。」
我也記得,喪女後第一次回台,你立馬約了我。你沒多說什麼,就靜靜地坐在餐廳裡,讓我哭完。
這,就是我當時最需要的朋友啊!
年紀漸長,還剩下多少朋友,能有幾十年來一直維繫的深交?
Bird,謝謝你走進我的人生,開闊了我的視野,也安撫了我的情緒。
我回台送你最後一程,在眾多好友滿滿的追思中,你不會寂寞的。
我們下輩子再續這段友誼……

■ 鳥友麻辣會。

■ 2023 最後一次鳥友會與 Bird 相見。

■ 2019 小聚。